香港網視北京專訊 大數據與智庫專家指出,目前,我們的數字化的轉型針對産品的轉型,依托智能制造打通企業内部的産品制造形态,依托工業互聯網以及産業互聯網,基于産品的形态轉變,在企業的全産業鏈、全要素和全價值鏈上發揮優勢。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專家分析認爲,當前,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利用5G網絡搭建企業級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産品的數字化轉型,收集海量的數據,将數據資産進一步轉換爲數據資産貨币化。與此同時,當下成熟的雲平台将傳統的IT系統網絡問題得以高效的解決,幫助企業在産品轉型的過程中從物理形态轉爲數字産品。企業的管理者需要融合數字産品思維,從内外部業務的角度思考數字化轉型。企業的邊界正在被慢慢打破,傳統的連接正在被工業智能網絡所替代。
在最近的一次在線研讨會上,專家指出數字化轉型中的核心是企業的轉型,企業的本質是一種資源的配置,而資源的流通邊界正在工業互聯網中被得以更高效的配置。過去通過語音和視頻進行跨地域交流,郵件進行多業務溝通協作。現在,通過疫情大家看到了新的技術和平台讓企業與上下遊産業鏈的交流協作正在發生變化。企業可以通過網絡聯合全球的優秀設計師進行設計,通過AR/VR技術實現設計的遠程查看審核。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跨組織和跨地域的人不再依賴傳統IT網絡的應用系統進行交流溝通。制造商的上下遊供應商、零售商和服務商之間可以通過雲計算技術将自身的生産進度、産品追溯數據、物流狀态、銷售情況甚至資金狀況實時互聯,跨組織的數據交換及業務協同變得更加透明。
專家特别指出,随着數字化推進,協同中合約可以應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讓想對方更加關注自己的業務内容,并且更加的安全專業和高效。在這種狀态下,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數字化轉型的生态建設從内部流程控制、資源控制必将擴展到産業鏈的上下遊及最終用戶。逐步也爲企業擴大自己的市場競争力及影響力帶來了新的機遇。許多專家說了一緻觀點,那就是數字化轉型中的人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轉型對象,不可忽視人的要求及服務能力。員工是企業組織中的血液,原有的部門牆必将被打破,形成以流程執行轉型爲業務驅動的組織部分。特别是在自動化水平逐步提升的過程中,大量的人被機器或者輔助裝備所代替,員工就會從日常的瑣碎事務中解放出來,在工業互聯網平台或者企業驅動數字化平台中,員工的将完成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工作,這也要求員工自己的能力伴随着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而升級。
員工的創新能力逐步被挖掘和釋放出來,無論是針對企業産品的創新還是業務創新,都會有新的轉型點,企業邊界的模糊也讓員工的創新可以延伸到産業鏈的上下遊甚至跨界實現。企業的管理者也要在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爲企業的員工提供可持續創新及内部創新的機制,加速企業的轉型步伐。中國信息安全專家徐偉朝說,部門牆的打破也讓企業連接其他部門協同的機制有了不一樣的應用效果,給不同的職位的人、不同部門的人提供了合作的機會。讓他們挖掘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使得員工有更強的企業歸屬感及榮譽感,在數字化轉型中每個人都是貢獻者,也是參與者,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爲其他人甚至其他企業帶來幫助,讓組織充滿挑戰數字化轉型的活力。伴随着數字化轉型的進程穩步推進,企業的文化、産品、組織和員工都在升級、成長和進度,每一個業務闆塊也充滿了創新的協同活力,數字化轉型也會有一定進展。數字化轉型是需要新的思維與更高的智慧,不能運用傳統思維解決數字化轉型的問題。
(《新時代信用概論》副主編、中國決策科學系列叢書編委、全球防疫物資信用評級白皮書編委、北京市法學會互聯網金融法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法治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專家顧問、信息安全與輿情研究員、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