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香港政府新聞處
剪輯:香港網視
簡介: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要善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國際競争力、改善民生福祉,共同努力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1日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國慶酒會的演辭: 各位市民、各位朋友、各位嘉賓: 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世界之變、曆史之變、時代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日益複雜嚴峻的戰略環境之下,國家繼續勇創佳績。過去五年,國家經濟年均增長5%以上,明顯高于同期全球約2.6%的平均增速。 去年國内生産總值達到121萬億元人民币,鞏固了中國作爲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彙儲備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的重要地位。 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征程上,國家堅持開放、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爲香港帶來源源不絕的機遇。今年2023年,是一個具有标志性的年份,有多重意義。 首先,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國家至今與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香港作爲共建「一帶一路」的功能平台及重要節點,在國家的支持下,憑借香港的獨特優勢,不單在國際項目投融資,更在離岸人民币業務、專業服務支援和經貿及人文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發揮互惠共赢的作用。 今年亦是《内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署20周年,其間内地與香港的貨物貿易總值增加超過兩倍,去年突破46,000億港元。CEPA亦強化了香港對海内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外來投資者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20年來增加三分之二。 今年亦是第一隻H股上市的30周年。時至今日,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紅籌公司和内地民營企業,合共約1,430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約55%;以總市值計,内地企業占港股總市值接近八成,股份交投量亦超過八成。1993年至今,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由700多家增至今年8月的2,600家,是當年的超過三倍。 這些實實在在的數字,清清楚楚反映國家發展爲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成果。前行的路上,我們要繼續運用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提升國際競争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 一年來,香港已經擺脫疫情困擾,經濟逐漸向好。今年上半年私人消費開支按年上升10.5%,服務輸出顯著增長約20%;今年首八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上升近20%;首九個月,訪港旅客已突破2,300萬人次;最新失業率跌至百分之2.8%。 我們正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更展開了香港夜缤紛,積極推動夜間活動。重頭戲當然是今晚的國慶煙花彙演,在闊别香江五年之後,将會再次閃耀維港上空。政府更帶頭推出一連串的慶祝和優惠活動,與市民一同歡度國慶,令國慶假期的香港更添熱鬧,更添喜慶,更多姿多采。 政府不遺餘力推動和促進經濟發展,是爲了令市民在香港這個共同家園,生活得更好、更開心。 本月25日,我會公布新的一份施政報告。在過去兩個多月的谘詢期間,我和團隊舉行了超過40場谘詢會,我亦走進社區,收集意見。我深深感受到市民對香港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景。我會仔細考慮各方意見,歸納整理、制訂措施,在施政報告内公布,爲民生、拼經濟、做實事。 各位市民、各位朋友、各位嘉賓,香港正處于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我們要珍惜機會,謀發展、拼經濟、拼競争力。我很高興看到香港在這方面的共識,非常強烈。 雖然我們面對的環境會變幻莫測,機遇和挑戰會同時出現,但我相信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隻要我們有共同的志向,憑着努力不懈,團結一緻,我們必定能夠達到再創輝煌的目标。 香港人見過風浪,更經得起考驗。香港人「有橋」、「食腦」,懂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爲機,而且每次香港都變得更成功,更出衆。就讓我們團結一緻,共同努力,爲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貢獻。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