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胡应湘的传奇人生


——他曾是香港隐形首富,投资200亿修建了中国最赚钱的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

投资200亿建沙角电厂,为广东提供了四分之一的电力;

投资20亿,建了中国大酒店,支持内地发展旅游业。

从1981年到2021年,他先后投资500亿,在内地大搞基建,发展交通和能源事业。

他投资兴建的项目都非常赚钱,足以让他日进斗金。

但他做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

所有项目,绝不据为己有,在收回建设成本后,将项目捐给国家。

他叫胡应湘,是一位非常低调的香港富豪,他用这种方式,实现着报国夙愿。

其实,他真正的身份是香港合和实业创始人,主业是房地产开发。

另外,他还是有名的建筑师。

有亚洲第一高楼之称的合和中心、北京王府井的东安市场、中国银行大厦,中环大厦等时代建筑,都是出自他的大手笔。

70年代时,合和实业在香港上市。

随后市值一路暴涨,高达36亿。

而当时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市值还不到2亿,他的身价是李嘉诚的20倍。

2021年4月,胡应湘以19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664名,和李嘉诚的337亿美元,排名43名相比,相差甚远。

多年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烈的巨大反差?

因为他心胸开阔,眼光长远,大搞国家急需的基建项目,放弃了太多赚钱的机会。

他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始终心怀报国之志,注重国家层面的发展,努力把长远规划一步步变成现实。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而是拥有海纳百川之胸怀的大格局者。

一、我是100%的中国人,更希望在中国做出成就

1935年,胡应湘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花县。

他的祖父来香港时只是个庄稼汉,父亲胡忠为了养家糊口,也种过庄稼。

后来,父亲胡忠做了出租车司机,靠白手起家,一步步发展成香港的“的士大王”,拥有全香港一半左右的的士。

胡应湘的父母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

父亲常给胡应湘讲过去的艰辛故事,以此教育儿子,胡应湘听后深受触动。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常常教他一些朴素的道理。

她告诉胡应湘要勤劳做工,替人服务才能赚到钱,才能更好生存,这一点对胡应湘的影响巨大。

1941年,战火波及香港。

为了躲避战乱,母亲带着他前往内地避难,父亲胡忠留在香港维持的士生意。

良好严谨的家庭熏陶,多灾多难的战乱经历,在胡应湘幼小的心里,埋下为中国人做事情的种子。

小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特别喜欢数学。

数学一直是他的强项,这为他日后学习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他产生不再上大学的想法。

这时,母亲告诉他,你们这一代一定要读大学,家里再困难,也要供你们读书。

因此,胡家的九个孩子都读了大学,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后来,胡应湘通过努力学习,顺利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学习土木工程,是当时学校唯一的香港学生。

为了督促他好好学习,母亲特意安排在美国的哥哥监督他,关注他学习的一举一动。

在普林斯顿大学,学校“替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他,他为国家做事的种子开始发芽。

他注重实践,对美国发生的许多事情充满好奇。

‘每年暑假,他便往美国各个大型基建工地跑,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刚进普林斯顿大学时,他什么都不懂,学习7年后,开始懂了一点。

1958年,23岁的胡应湘完成大学学业,美国方面极力挽留他,他却毫不犹豫选择回国。

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更应该在中国做出成就。

二、我相信铜锣区和大湾区,会带动整个香港的发展

回到香港后,他先取得“工程师”和“建筑师”的资格,之后,帮父亲打理家族企业。

但他清楚,自己读的是土木工程,只有做这方面的事情,才会成功。

因此,他创办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并且做了一个10层的商品房项目。

结果大获成功,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获得房地产方面的经验。

1969年,第一条海底隧道准备在香港兴建,他断定铜锣区和湾仔区最具发展潜力,能带动整个香港的发展。

因此,他在这两个区域大量筹备土地,很快成为拥有商业土地最多的人。

他把湾仔区作为自己地产发展的重点规划区,大建地产和物业项目。

果然如他所料,不久后,香港地产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胡应湘以毒辣的眼光和专业的技术,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在香港地产界拥有了一席之地。

1972年,胡应湘组建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同年8月公司成功上市。

短短一年,公司股价从发行时的5元,飙涨到30元,市值36亿,跃居当时的“华资地产五虎将”之首。

一时间,胡应湘成为香港风云人物,风光无限。


但作为土木工程专家和建筑师,他始终保持严谨的作风,亲自审定公司的许多工程。

因此,他兴建的许多项目设计超前,美观实用,口碑良好。

为了解决区域内的“停车难”问题,他大胆设计出了底层是停车场、其他楼层是住宅的大楼。

这在今天是很普通的设计,在当时很有前瞻性。

尤其是他设计建设的合和中心大厦,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大厦共有66层,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

从1980年建成后的10年之内,它一直是亚洲之巅和香港标志性建筑,没有人能够超越。

大厦呈圆筒形,集超级商场、食肆、写字楼、停车场等于一体,62层还设有旋转餐厅。

因其设计巧妙新颖,还获得英国结构工程学会大奖。

胡应湘还最先引进“滑膜”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曾创下3天建一层的记录。

合和中心大厦使胡应湘声名大噪,他的公司在世界各地取得大量建筑项目。

可以说,整个70年代末,胡应湘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地产商家之一。

回看当年,胡应湘能站在整个香港的高度,从筹建海底隧道的消息中,准确捕捉到带动沿线经济的关键点,眼光超前,令人佩服。

最难得的是,他把自己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中,准确定位,扬长避短,时时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共振。



三、在经济建设大潮中,开创BOT模式先河

如果他继续在香港大力发展地产业,他将获得更多的财富。

但之后,他却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1977年,胡应湘在中国内地考察,他在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走了一圈。

一方面他惊诧内地怎么这样穷,另一方面,他感受到全国上下群情振奋。

那种为国为民的使命感油然升起,促使他出钱出力,帮助大陆发展。

80年代初期,胡应湘想在广州建设大酒店,李嘉诚、郭德胜、李兆基等人也纷纷支持。

为了建好酒店,他们专门成立了新合成公司,由胡应湘出任总经理,全权负责公司具体事务。

1980年4月,胡应湘代表公司与广州市签署合同。

双方合作建设中国大酒店,新合成公司在20年期满后,把大酒店移交给广州市,开创了BOT模式先河。

中国大酒店荣获建设部最佳设计奖和国家建筑二等奖。

胡应湘更是大手笔,把“滑模”技术和设备捐赠给广东省。

“滑模”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谁拥有它,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胡应湘的远见思维和贡献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酒店建设期间,广州经常停电,影响施工。

他从电力部门了解到,广州的电力设施太落后,供电量严重不足。

加上他亲眼目睹交通落后的现状,他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这样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

停止计划中的酒店和地产项目,改投电力和交通项目,为国家解决燃眉之急。

尽管他也知道,电力和交通项目投资风险大,回报期长,但他仍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

之后,他投资建设沙角B电厂。

他负责解决资金、设备、技术和建设等问题,国家提供土地,做好一些协调工作。

10年后电厂收回成本,就移交给国家。

沙角B电厂仅用22个月,就实现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用3年时间建成需要4到5年的电厂建设,创造了世界电厂建设的新纪录。

1988年10月,沙角B电厂获得“全英联邦最佳土木工程奖”,这是全世界108个项目激烈角逐后,唯一得奖的项目。

1981年,他提议修广深高速公路,而且,要修6车道。

许多人不理解,就连同行的工程师,也提出反对意见;

有位工程师说,我们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修6车道有什么用?

况且,当时的交通运输方向是以铁路运输为主,他的提议显得不合时宜,自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1997年,时隔16年后,在他的推动下,广深高速公路建成开通,这是内地与香港第一条合资兴建的高速公路。

这条路对粤港乃至整个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

兴建虎门大桥时,胡应湘也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承诺收回大桥兴建成本后,移交给相关部门管理,不赚取分毫利润。

2019年上半年,虎门大桥收入6.79亿元,日进300万,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大桥”。

面对如此诱惑,胡应湘也是按期移交给广州交通集团。

如今,胡应湘的资产,与当初一起投资大酒店的老朋友相比,相差甚远。

但他从不后悔,他认为,能够帮助中国经济腾飞,是他最大的成就。



四、35年坚持建大桥,不惜得罪李嘉诚

“国家经济好,香港才有前途”,这是胡应湘的口头禅,也是他一贯的经商理念。

1983年,胡应湘提出兴建“内伶仃大桥”的设想。

他希望通过建桥,把香港和粤西的天堑变成通途,刺激粤西经济的发展,甚至带动内地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当时的港英政府对此漠不关心,加上触动一些财阀的利益,他们出声反对,设置种种障碍。

特别是李嘉诚,因为修桥一事,他与胡应湘闹得不欢而散,最后分道扬镳。

当初胡应湘和李嘉诚私人关系还不错,为了支持胡应湘,李嘉诚还把儿子李泽钜送到胡应湘那里帮忙。

他们常常联手合作,共同抵制外资企业,为华人企业家出头。

之后,因为商业观不同,他们开始渐行渐远。

李嘉诚奉行“保值”的商业观,胡应湘则更喜欢公益性盈利的商业模式。

即在收回成本后,便将该项目无偿赠送给国家。

对国家来说,想要减少香港与内地之间货物的运输成本,快速拉动两岸经济发展,建立一条便捷的海上交通要道势在必行。

可以说,兴建大桥是胡应湘提出的最优质的建议,利国利民。

2001年,胡应湘对此前的方案做了优化调整,提出“港珠澳大桥”的宏伟计划。

2002年8月,他又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由他负责牵头,在民间集资150亿港元;

由民间资本落实这个计划,不花国家一分钱。

建桥的希望越大,对李嘉诚来说,威胁就越大。

因为大桥一旦建成,他手头的13家港口的生意,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供货商只会选择便宜的陆运,而放弃海运。

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李嘉诚表面上支持修建大桥,私下里却亲信霍建宁放出狠话。

胡先生可以建桥赚钱,但别影响别人,这样会害死人的。

如此狂妄之言,威胁之意再明显不过了,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加之当时中国也没国力建海上桥梁,于是这一提议又下搁置了好几年。

直到2009年,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筹备,“港珠澳大桥”才正式开工建设。

9年之后,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

为了这一天,胡应湘坚持了整整35年,他用一个爱国商人的良心,为祖国支撑起了这座震惊世界的跨海桥梁。

五、获得深圳的这份荣誉,我高兴得不得了

2020年10月14日,深圳表彰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85岁高龄的胡应湘名列其中。

他说,我获得过很多奖章,但深圳的这份荣誉,让我高兴得不得了!

当初,他觉得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稳定,深信深圳的经济发展有前途,便积极到内地投资。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经手建设的中国大酒店、广深高速公路、沙角电厂等项目。

可以说各个是精品,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在经济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同时,作为港珠澳大桥构想“第一人”,他建议兴建一条连接香港、澳门、广东三地的跨海大桥,并为此事奔波坚持35年。

如今,港珠澳大桥已经通车三周年。

胡应湘作为这个世纪工程的代言人,功不可没。

纵观他投资建设的所有项目,在上世纪末,几乎都跑在了时代前沿。

时至今日,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的贡献,而胡应湘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了更多的香港企业家到内地投资。

作为工程师,胡应湘一向以眼光长远著称。

40年前,他洞察到深圳特区的发展良机,自己义无反顾跨河支持内地发展;

40年后,他坚信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广阔,鼓励香港青年渡河融入内地发展。

随着深圳形成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胡应湘坚持做到投资项目对当地发展有所贡献,不喊空口号,踏实做事情。

同时,他号召香港企业家,应敞开心胸,为内地提供最需要的专业服务。

尤其要发挥优势,在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与内地加强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这是一个会惠互利的双向选择,是一个实现双赢的过程。

早在1988年,胡应湘在北大演讲。

他说,当年,香港经济是转得很快的小齿轮,而内地经济就像是一个刚刚启动的大齿轮。

40年来,香港这个小齿轮帮助过内地这个大齿轮。

如今,大齿轮已经转得很快了,反过来帮助小齿轮更好地转动。

两地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实现了他互相带动和促进的预言。


六、古有诗云:“巨剑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但胡应湘作为商人,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总是事了佛衣去,深藏功与名!

他生活俭朴,为人低调,在大陆的知名度并不高。

在那些知名的香港富豪面前,显得黯然失色。

但他心怀天下,舍弃小我的格局,却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他始终带着使命感去做事,为国家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正如作家余秋雨所说,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格局,有格局的人,永远有无限发展可能。

HONGKONG TVNET
2022.06.03


 分享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发布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手机APP下载  

HONGKONG TVNET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TVNET.HK

运营机构:紫荆视讯国际影视传媒(海南)有限公司

电话:0898-68582013

记者/职员查询

  

  

© 2024 www.tvnet.hk  E-Mail:tvnet@tvnet.hk  

HONGKONG TVNET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