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一直与内地的发展和需要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大局的演变催化出香港经济的新局。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内地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造就了大量港企北上和港人到内地发展,香港经济由轻工业转向服务业。1993年第一家国企在港上市,开启了往后中资公司在港的集资潮,推动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2006年第一家内地企业在港沪两地同步上市,深化了两地市场的互动,也为2014年的股市互联互通奠下基础。香港的成功系于紧贴内地市场需要,助力国家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早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2035年远景目标,届时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将大幅上升;纲要亦列出国家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工作理念以及重点任务。这份重要文件反映了国家对当前及未来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的研判、回应和部署。
纲要提出的是以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去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十三五期间逾5,5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正朝向2035年远景目标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目标开启了国家经济及社会的新发展阶段。这阶段需要的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其实这五个发展理念都有相对应要解决的问题。创新发展是要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协调发展是为应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是要应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开放发展是应对内外联动才能更好发展的问题;共享发展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恰当分配的问题。这是一份宏大的发展蓝图,为的是满足人民与日俱增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对香港又带来什么启示呢?
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其实也是香港发展的新局。如何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呢?先机就是生机,可以是先发优势,也可是弯道超车的后发先至。纲要提出关键是要让科技创新成为核心的驱动力,赋能各个产业或企业升级转型、革新产品。此外,也要把握昔日未曾注意的新商机、新市场和新消费群。香港必须抓紧机遇、全力参与。
因此,我们须注意纲要的思路、理念和内容,以及对香港的支持在哪些方面。纲要提到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除了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较传统的范畴外,还包括第一次提到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航空枢纽等。此外,深港河套的科技创新合作区也首次被纳入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与大湾区内的前海、横琴和南沙并肩。这些都关系到香港能否把握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涉及到经济多元发展的续航力和更丰富的优质就业机会。
纲要提出的新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发展。双循环的建构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及更安全的发展。从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国家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意味香港要抓紧透过大湾区为切入点,把握日益庞大和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内地市场,意味科技创新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道。香港同时也要强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务平台、国际人才库和资金池、试验田、防火墙等角色和功能,促进与丰富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和对接,以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
国家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中产消费群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变革升级等等,意味着香港有机会参与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机会很多,企业需要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纲要的思路和内容,充分领会新的发展趋势,用好自身优势,把握商机。
要确保国家和香港的长远平稳发展,前提还是要维护好国家安全。香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好《宪法》和《基本法》就香港特别行政区所规定的宪制秩序,落实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爱国者治港」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才能让「一国两制」的实践行稳致远,才能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而让经济和民生可以不断提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3月21日。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
2021年0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