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家:新冠二次感染病例罕見 不必過度擔憂


【文章來源:香港中通社】香港日前出現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病例,顯示康復者並非終身免疫,引發外界擔憂。就此,香港特區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28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采訪時認爲,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例是罕見事件,沒必要過度擔憂,社會也不要歧視康復者。

25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香港瑪麗醫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國際傳染病學權威雜志《臨床傳染病》刊發的最新研究中報告說,這名重復感染者第二次感染發生在首次感染後的第142天,對比兩次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可以發現,它們分屬新冠病毒譜系不同分支,有20多個不同的核甘酸,並在9種蛋白質中存在氨基酸差異,證實患者是再次感染,而不是首次感染的病毒持續存在。

此前已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後體內抗體水平會迅速下降。中國研究團隊6月在英國《自然·醫學》雜志報告說,他們在重慶市進行的調查發現,約90%的病例在出院後兩個月總抗體水平會降低70%以上。研究人員據此認爲,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後可能再次被感染。新報告的重復感染病例證實了上述結論,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不會終身免疫。

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27日認爲,大眾不要過於擔心,從醫學理論上看二次感染還是個別現象,呼籲避免過於大肆宣傳,以免造成患者的歧視與心理創傷。

“我絕對同意鍾教授的說法,這的確是罕見病例。”許樹昌28日對記者進一步透露,香港該名患者是一名33歲外籍人士,從事資訊科技工作,今年3月被英國訪客第一次感染,3月23日出現發燒、喉嚨病等癥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約兩星期治療後康復出院。出院後,事主兩次回到醫院覆診,其後往西班牙旅行。不幸8月回港時,其深喉唾液樣本檢測結果再一次呈陽性反應,但這次並無癥狀。

許樹昌指出,事主第一次康復出院及覆診時曾留下血液樣本供院方檢測,證實他在第一次康復後身體沒有產生抗體。相信他在沒有抗體的情況之下,再到西班牙旅行,被“少少變種”的新冠病毒再次感染。

二次感染會否成爲全球疫情新趨勢?許樹昌表示,雖然歐洲最近也發現兩例重復感染案例,但從全球2400多萬新冠確診病例中,暫時僅發現3例重復感染,可見情況是非常罕見。歐洲該兩名二次感染患者都是有長期病患,與香港這一案例並不相同。

許樹昌表示,根據內地發表的研究文獻,絕大部分新冠患者都能夠產生抗體。但在康復期間,部分人士的總抗體水平開始下跌,“即是說抗體能維持多久,我們都不清楚”。但他強調,無法產生抗體的絕對是極少數,大家沒必要過度擔憂。

在出現重復感染病例之前,全球已出現“復陽”病例,“復陽”是指新冠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後又出現核酸檢測陽性。許樹昌解釋,“復陽”是錯誤的感覺,並非指病毒量再次增長,而是患者體內一些死去的病毒基因並未真正消除。該些病毒早已失去傳染性。

談到新冠肺炎康復者,許樹昌指出,新冠肺炎不如“非典”嚴重,大部分患者的肺部影像在康復後數月已經“變清”,肺功能逐漸回復正常。隻有個別長時間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的人士,在康復後肺部受損,出現輕微纖維化。再者,現時類固醇用量較2003年大幅減少,康復者不會出現嚴重的後遺癥,“所以他們不應該被人歧視。”

香港國際網絡電視台
2020.08.29

 分享

香港國際網絡電視台發布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主題顔色

    • 橘色
    • 綠色
    • 藍色
    • 粉色
    • 紅色
    • 金色
  • 掃碼用手機訪問

手機APP下載  

HONGKONG TVNET

香港國際網絡電視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國際網絡電視台/TVNET.HK

全資子公司:紫荊視訊(海南)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運營公司:紫荊視訊(海南)影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瓊)字第01780号

電話:0898-68582013

記者/職員查詢

  

  

 香港新世界寬頻機房

© 2025 www.tvnet.hk  E-Mail:tvnet@tvnet.hk  

HONGKONG TVNET

觀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