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志撰文談及2024至25财政年度的綜合赤字在計及發債所得後,預計在一千億元以下。
他指,改善公共财政的策略以節流爲主,首要管控經常開支增幅,要求不同部門再審視其資源分配;其次是将工務工程按緩急輕重排序,調整推行時間;并檢視個别資助計劃的運作模式。
開源方面,陳茂波認爲要兼顧社會實際情況,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競争優勢,并以能者多付爲原則。
以下是财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5日在網志發表的文章:
新年新氣象,踏入2025年,大家都忙于推展新一年的工作。我們也在全速推進各方面的工作,包括财政預算案的公衆谘詢。過去這段時間,我們跟不同業界、不同階層市民交流和讨論,以更全面地聆聽大家的想法和意見,希望透過彙聚各方智慧,合力應對面前的挑戰,并抓緊前面的機遇。
我們正全力拼經濟、謀發展,力求推動經濟提速向前,普惠民生。而面對公共财政的挑戰,我們也需要作全方位應對。在預算案的谘詢過程中,這兩個都是公衆最關心和重視的議題。
昨天我出席了香港電台《衆言堂》的節目,參與節目的市民都關心香港的經濟狀況和發展,并就如何推動産業發展和創造更多商機,提出了不少具體建議。大家都期望能吸引更多旅客訪港,并促進他們和市民在港多消費,也期望能吸引更多資金流入,讓這幾個月正在改善的勢頭能進一步鞏固。
隻有透過更好的發展經濟,才能創造資源以支持推行各種社會服務,才能爲市民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與此同時,公共财政的可持續性,也要正視和梳理。這關乎到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也關系到社會服務的持續提升。
過去連續兩個财政年度出現财政赤字,主要原因包括了疫情導緻的巨額開支;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了資金流向、遏抑了本地資産市場,繼而影響了連帶的相關收入。另一方面,一些範疇的開支結構也存在需要檢視的地方。在這些不同因素的疊加和累積影響下,今個财政年度(2024至25年度)的綜合赤字在計及發債所得後,預計将在一千億元以下。
改善公共财政的關鍵在于開源節流。我們的策略是以節流爲主,首要是在維持以至改善公共服務的前提下,管控經常開支增幅。事實上,很多國家在疫情後面對巨額财赤,都是以節流作爲主要手段,控制支出以逐步收窄收支差距。
此外是将工務工程按緩急輕重排序,并調整推行時間。北部都會區及其他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項目,會優先獲投入資源;我們亦會善用發債和公私營合作等模式,利用市場資金推動這些基建項目發展,目标是抓緊發展時機,創造空間讓新的經濟動能加速成長并轉化爲稅收和其他收入。
去年的财政預算案中,我們已提出實施一套全面的财政整合計劃,具體措施包括在今個以及未來兩個财政年度,每年各削減百分之一的經常開支。考慮到現時的經濟和财政狀況,我們正考慮加大财政整合的力度,進一步控制開支增幅,包括要求政府不同部門,再審視其資源分配和工作先後優次,并透過重新調配資源,更好應對社會需要。
另一方面,個别資助計劃所涉及的開支增幅,對政府财政構成顯著的長遠壓力,這些計劃的運作模式無可避免需要檢視。就此,我們聽到社會上很多不同意見,包括如何讓有關計劃的運作能達緻财政上的可持續。
此外,随着創新科技發展,我們正推動政府内部加強科技應用、提升公務員的相關技能,以進一步優化服務效率,繼續提升對市民的服務。
在開源方面,在衡量不同選項時,我們有幾個重要考慮,包括需要兼顧社會實際狀況,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削弱經濟恢複的動力;需要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競争優勢,以及以能者多付爲原則,盡量減低對一般普羅市民的影響。事實上,去年預算案中提出并已落實的酒店房租稅和薪俸稅标準稅率兩級制,都是循着這個方向和思路。
我深信,隻要海納百川,凝聚大衆力量,不斷改革創新,抓緊挑戰帶來的變革機遇,我們一定能爲香港開創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香港國際網絡電視台/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