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后疫情时代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徐宏伟(管理学博士);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对中国社会、民生等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造成了巨大冲击。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分享信息,并采取有效的封城、居家隔离、集中全国医护力量等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使得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为国际社会防范疫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有力支持。但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的经济代价。2月份很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的状况,3月份陆续开始复工复产,然而全球跨境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减少,大量出口企业面临订单骤降或被取消的困境。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总量下降6.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2%,9.6%,5.2%。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态势,将加速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演变,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推动全球化进程深入调整。疫情促使各国强化治理体系与能力,加速改变社会面貌,凸显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和发展韧性并存。

虽然目前在持续抗疫的“新常态”下,我们面对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但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传统经济被按下“暂停键”之际,数字经济则被按下了“加速键”。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成为最好的抗疫方式,借助于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多种形式的在线业态迅速成长,数字经济的力量正在彰显。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企业主动探索数字化转型,包括远程办公、共享员工、在线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健身、直播电商等,在“新常态”中寻求新的机遇,借助数字化保证产销链不断。疫情的发生,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改变了企业生产管理形态,倒逼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开启了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本质就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数字经济,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数字经济新形态。

  一、数字经济对当下经济的推动作用

所谓数字经济就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通俗来说,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般指采用数字技术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范式。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数字经济未来将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率先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发展数字经济,将催生新业态、重塑创新链、重构产业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智能制造、促进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提出明确要求。

  二、数字经济目前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及产业革命爆发期,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2019》显示,2018年广义数字经济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了15.5%。美国数字经济总量2018年已经高达11.5万亿美元;从比重上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在60%左右。

即便如此,各国仍在积极出台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步的政策,下大力气提升数字经济领域竞争力。如日本宣布要在2020年成为全球最发达的IT国家。而欧盟委员会在今年已公布了一系列数字化转型规划,旨在加速追赶数字时代,全面提升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3月底以来,欧盟国家陆续启用数字手段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调查显示,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促进欧盟经济复苏的重要方向。“数字欧洲”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90%受访企业支持将大规模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刺激措施。欧洲理事会的文件显示,欧盟应“彻底分析从新冠肺炎疫情中获取的相关经验”,制定出未来数字领域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数字教育、电子政务、数据共享等领域。

  三,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当前,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实现不同方式的创新,我国数字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态势日益深入。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动能正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数字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34.8%,信息消费、数字经济领域投资、数字贸易等需求活力不断释放。

一是数字经济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从消费向生产,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催生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量子通信、5G等领域,以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方面,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实现了数字技术与应用从跟跑向并跑和部分领跑迈进的新格局,涌现出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企业。

三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带来的全要素效率提升,加快改造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同时随着数据的开放共享,不同创新主体间有望打破“数据孤岛”,盘活沉积的海量“数据资产”,从而挖掘并创造新的价值。尤其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以数据、算法为基础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和物理设施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必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无人驾驶、城市大脑、智能家居、精准医疗等应用场景已成为技术与产品从实验室走向成熟商业应用的关键一环。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基本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信息化发展纲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专项行动,启动数字经济重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供给能力、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发展环境。

五是国内外开放合作日益扩大。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高端对话、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

  四、疫情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必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速消费模式向数字化转型。疫情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为加速了消费模式数字化转型制造了契机。受疫情的影响,线下消费活动转移至线上,可以摆脱空间限制的数字经济领域消费模式尽展其优势,比如电商企业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开拓货源、优化库存,在弥合供需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数字化力量使得其在对商家实行精准帮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数字经济可以利用其灵活性以及技术驱动能力,直达商户痛点,为疫情期间开张难、经营难问题提供解决新思路。此外,精确的数字算法帮助电商平台更精准地匹配消费者需求;电子商务借助智慧物流与数字技术,实现进一步突破。

 二是催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对就业贡献巨大,数字经济领域的工作岗位吸纳了大量就业,其延伸和关联领域的产业与行业也同样成为吸纳就业的“海绵”。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呈活跃状态,催生出新的就业岗位、就业方式。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而且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这是改善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根本。

三是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不断增加,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与此同时,以数字科技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全面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也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重要支撑。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出台和发布了若干政策和文件。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不仅关乎中国经济内生性动力的培育,更关系到长期视角下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未来一段时期,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全新历史机遇,加快新一代核心数字科技的自主研发步伐,成为重中之重。

四是赋能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以成为国家高层发展经济的共识。在企业层面,数字化能力的打造,助推企业从传统生产经营转向数字化生产、管理和营销,牵引企业以数据流带动物资流、技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改变企业价值链条;在营销层面,数字化营销极大拓展企业经营半径,提高企业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产业层面,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社会大分工下的数字化产业链,重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五、发展数字经济存在的难题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约4.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占比同比上升1.9%,数字经济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同比上升12.9%,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虽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从应急响应和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仍然面临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够、智慧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难题。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一代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国家相比相比,中国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全世界排名第28位。这说明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受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数字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基础软件、芯片、高端装备、材料仍是严重短板。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不足,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尚未实现自主可控。我国数字人才87.5%集中在产品研发领域,大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等深度分析人才缺口较大。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不力,超算中心、互联网新型交换中心、大科学装置、测试试验平台等相对缺乏,对数字经济新发展的支撑不强。科学布局全国创新资源、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并聚焦主攻方向、统筹形成合力来协同创新突破有待加强。

  六,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改革体制机制,保障资源要素,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努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强国。

一是完善国家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制定我国数字经济长期发展战略。统筹全国区域、行业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协同发展,统筹布局,彰显特色。统筹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重点地区,形成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新高地统筹创新载体、人才等要素,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培育引进全球领军型创新团队,形成全球领先的研发实力。统筹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新型贸易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建设、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生态建设、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全面扎实推进,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全球性大会的特色主题,加强科技、产业与资本合作,打造高地,增强辐射能力。

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攻关,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在基础软件、芯片、高端装备与工艺、新材料、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科技攻关清单。由龙头企业和科研大平台分别牵头,统筹全国相关领域有创新突破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的创新资源,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坚持长短结合,加快补齐近期短板,着眼长远培育基础研究能力。

三是打造国家数字科创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用户、资本、人才、政府、中介、环境、基础设施等创新支撑要素,构建各方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设立国家重点研发攻关专项,国家、省、市、县和企业共同支持,形成合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科研攻关体制。建设一批具有世界顶级硬件条件,能够吸引全世界科学家来华开展研究工作的大科学装置。构建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开源平台体系,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组织共性技术创新。引育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建立立体式人才培育体系,改善人才培养结构。

四是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保障相关资源要素,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开放共享,政府与企业合力促进大数据创新发展。突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扩大新产品应用。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组织材料、零件、部件、配套、整机等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强化基础,鼓励龙头企业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PC、手机、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操作系统,加快安全可控系统软硬件生态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五是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制度供给竞争力。加快清理修订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着力消除阻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强化安全保障,充分考虑国家数据安全与数字主权等问题。构建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企业、行业协会及公众共同参与的多方治理机制,建立政府、平台、用户互动的治理模式。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金融、能耗、排放、财政等资源要素要优先保障,对比较优势突出的地区要给予适当倾斜。突破现行管理体制。根据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部署互联网新型交换中心和扩容国际出口通道、骨干直联点等信息基础设施,突破网络瓶颈制约。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邢小龙

 分享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发布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手机APP下载  

HONGKONG TVNET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TVNET.HK

运营机构:紫荆视讯国际影视传媒(海南)有限公司

电话:0898-68582013

记者/职员查询

  

  

© 2024 www.tvnet.hk  E-Mail:tvnet@tvnet.hk  

HONGKONG TVNET

观看记录